图片
49.澤火 革卦 (談革故之道)葉欽民 譯於台北 2025.01.31
革。已日乃孚。元亨。利貞。悔亡。
革卦。上兌下離。兌為澤,居外如澤決之洪水,向下毀折破壞。離為火,居內為光明於內。本卦澤火革,毀折破壞在外,光明發揮於內,兩不相容,出現改變。故象革故之義。惟革故非即知即能行,故戒之「已日乃孚」,強調革故唯時機成熟時,才能大亨,消亡變革之悔。
[卦辭] 革故。必須在轉變時機已到,並能取信於天下大眾。那麼才能得大亨通。但必須能固守以正。那麼才能避免發生悔恨之事。易言之,革卦,講革故之道,強調改變舊事物,作起來相當困難,莽撞行之必定罹悔,是乃戒之「已日乃孚。元亨。利貞。悔亡」,即言革故之道要能亨通見效,必先適時的把握轉變的時機,並要能取信於人,使上下形成共識,那麼啟動革故,方能達成變革,消亡怨悔。 ( 革,gé ㄍㄜˊ,《周易》卦名,六十四卦之一,上兌(☱)下離(☲),澤火革卦。象革故之義,表改變舊弊,汰舊換新,應順乎天而應乎人,唯在對的時機,作對的事,且能作到最好,那麼革故過程知怨悔也就能夠消亡的意思。革,革命、革新、變革之義。已日,「巳」十二地支之一,《說文》:「巳也,四月陽氣已出,陰氣已藏,萬物皆成文章。」故巳日,即陽氣上升之日,以喻待我強大之時。也就是已到了可以發動革故之時機的意思。)
彖曰:革。水火相息。二女同居。其志不相得。曰革。巳日乃孚。革而信之。文明以說。大亨以正。革而當。其悔乃亡。天地革而四時成。湯武革命。順乎天而應乎人。革之時大矣哉。
[彖辭] 革卦,象革故之義。就像水火相交產生互抵的變化。如澤火互相滅熄之象。又像中女小女雖同住一起。但彼此之志卻不能相容一樣。所以卦名才稱之為革。然必須把握適當的時機,且能取信於人者,乃是變革必須得天下人之共識。且因能行文明之德,則天下之人,都能心感愉悅。那麼變革就能因固守正道而得大亨通。那麼變革就能因為得當。而使一切舊腐之悔都得以消亡。就像天地因不斷變革才形成四季。商湯、武王也都因此而分別革去了夏桀、商紂的天祚之命。也都是因能上順天命,下應人心。故而可知把握革故之時機有多麼的重要。
象曰:澤中有火。革。君子以治歷明時。
[象辭] 上兌澤,下離火,為澤火相剋,兩不相得之象,故象革故之義。君子觀此卦象,感悟應像安定的曆法一樣,精確把握時機,引領變革,以走向光明。 (治,安定的。歷,通「曆」。)
初九:鞏用黃牛之革。
象曰:鞏用黃牛。不可以有為也。
初九,以陽居剛,當位得正,能持剛正而積極作為,然因處卑,又與九四同德相敵,故縱有剛正才德,惟因得不到上位者的助援,說明革故之時機或條件上還不夠成熟。故戒之「鞏用黃牛之革」,強調革故時機還未到,不能妄動,惟可主動鞏固其革故之志,只是尚不宜行動。
[爻辭] 就像用堅韌牛皮繩綁住自己的革故之志。 易言之,由於陽剛得正,既剛正又能積極作為,惟因無應無比又處於卑,縱有剛健之志,惟時機未到,尚無法有所改變。是乃戒之「鞏用黃牛之革」,即言由於地位與權力還不夠,革故之時機還未成熟,無法作出任何改變,惟可鞏固自己的革故之志,戒急用忍,而不可操之過急的意思。(鞏,固守,控制,鞏固,是自願的。而遯卦爻辭「執之用黃牛之革」,的「執」是捆綁,是被動的。兩者之義有所不同。)
[象辭]「就像用堅韌牛皮繩綁住」,乃是戒初九時機未到,還不宜有作為的意思。
六二:已日乃革之。征吉。無咎。
象曰:已日革之。行有嘉也。
六二,陰居柔位,當位,居中得正,又處離明之中,能以離明中道,得信於民。且因上應剛正的九五及上承九三,亦能得到應比的強力支援,亦即時機與條件皆已成熟,故戒之「征吉。無咎」,強調革故時機已至,就應果敢進行改革。由於是順乎天應乎民,故除能獲吉尚能無咎。
[爻辭] 革故之時機已經成熟,應果斷地進行改革。此時積極而為必能獲得到吉祥。並能避免咎害。 易言之,由於以陰居中得正,除處離明之中,又上應九五及上承九三,除能光明公正,又能得強力支援,說明革故之時機與條件皆已成熟。是乃戒之「征吉。無咎」,即言革故之時機成熟時,就說明已能順乎天又能應乎民了,那麼就應該果斷行動,積極作為。只有這樣,才能取得成功,並能避免咎害。 (已日,陽氣上升之日,以喻我已強大之時。也就是已到了可以發動革故之時機的意思。)。
[象辭] 「已到革故之時機就應果斷地進行改革」,乃是說六二在此時進行革故之舉,必能獲取豐碩成果的意思。
九三:征凶。貞厲。革言三就。有孚。
象曰:革言三就。又何之矣。
九三、以陽居剛,當位得正,然居下離之極,又有過中之象,故如離火上炎過躁,反而造成水火互不相得之象。說明革故若行之過當或過於僵固,都會帶來危險。故戒之「革言三就。有孚」,強調革故之舉惟能靈活調整,才能成功。若過於急躁,一意孤行,則反而難有成就。
[爻辭] 革故之舉過於急躁必得凶災。一意孤行亦會出現危機。故革故之主張惟能反復審慎斟酌調整。方可安心地付諸實行。 易言之,由於以陽居剛,雖剛正但,卻有過中之象,革故之舉恐有過於冒進,一意孤行之嫌。是乃戒之「革言三就。有孚」,即言革故的過程,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,還能不斷地靈活調整其策略,那麼才不會因行之過當,或過於僵化而得凶害,最終才能獲取成功。(革言,革故之主張。三就,再三調整。)
[象辭] 「革故之主張惟能反復審慎斟酌調整」,乃是說九三的躁進又能有何益呢? (之,往,進行。)
九四:悔亡。有孚。改命。吉。
象曰:改命之吉。信志也。
九四,以陽居柔,不當位,本因以剛用柔,不夠果決而有悔,然因處上下革故的關鍵位置,反而能因以剛用柔,而調整過剛之咎,且又因處近君之位,正掌有革故之大權。故戒之「有孚。改命」,強調對革故過程有決定權者,將因調整過剛而改變現狀,並因開創新局面得吉祥。
[爻辭] 過剛之悔能夠消亡。且因能付諸實行。徹底改變現狀,開創新局。故能獲得吉祥。 易言之,由於以陽居柔,不中不正,又不當位,本因剛而用柔有悔,然因處於上下二體水火扞格之際,又處近君之位,正是能以柔軟身段,協調有度,且又掌有革故之大權者。是乃戒之「有孚。改命。吉」,即言革故既經調整過用其剛,即可大膽地付諸實行,則將能徹底改變現狀,開創新局,中能獲得吉祥。(改命,喻徹底改變現狀,開創新的局面之意。)
[象辭] 徹底改變現狀,開創新局之所以能獲吉祥者,乃因人們對質執行革故的九四充滿信心的緣故。
九五:大人虎變。未占有孚。
象曰:大人虎變。其文炳也。
九五,以陽居剛,處於尊位,能以剛中與柔中正臣的六二相應,文德威信能及天下,故推行革故之道,因其剛明至正,能如發威的猛虎,震攝四方,讓人敬畏,使遠近皆信服而順從,故戒之「未占有孚」,強調君者主導變革,唯以剛正,公正合理,則無需占問,必定成功。
[爻辭] 剛正之君如發威猛虎般進行革故。則無需占問,必定成功。 易言之,由於以陽剛居中得正,又處尊位,既有陽剛之才,又有中正之德,故引導革故,必能昭信天下,震攝四方無有不從。是乃戒之「未占有孚」,即言人君積極主動地進行徹底的變革,因能持守中正,所行正當合理,並能昭信天下,故無需置疑,必定能獲成功。(虎變,形容如老虎發威之貌。占,有所疑。未占,不須置疑之意。)
[象辭] 「剛正之君如發威猛虎般進行革故」,乃是因九五能以其彪炳文德,進行變革的緣故。
上六:君子豹變。小人革面。征凶。居貞吉。
象曰:君子豹變。其文蔚也。小人革面。順以從君也。
上六,以陰居柔,當位,惟處卦之極,相當革故已經獲得成功,君子文德已如同豹紋一樣煥然一新,小人也已能革除舊習,重新生活。故戒之「征凶。居貞吉」,強調在革故已大功告成,並獲取良好成效後,就應與民休養生息,而不宜再投諸於新的變革,惟居正守成,才是吉道。
[爻辭] 君子文德已如豹紋般煥然一新。老百姓亦已改變舊習,過新生活。此時如仍汲汲於新的變革就必得凶。唯能居正守成,才能保得吉祥。易言之,由於陰柔得正,故在革故已臻完成之後,繼之而來的是與民休養生息、落實革故的成果。是乃戒之「征凶。居貞吉」,即言變革之後,應著重於持正守成,以落實革故成果。如仍汲汲於變革不止,就無異是在革自己的命,終將因此而得到凶害。(豹變,形容如豹之迅速矯捷的樣子。小人,指百姓小民們。革面,指改變方向,引申為從表面順從轉變為真心服從。)
[象辭] 「君子文德已如豹紋般煥然一新」,乃是說上六之文德已蔚然成彩的緣故。「老百姓亦已改變舊習,過新生活」,乃是說小百姓都已心悅誠服,順從君王之變革的意思。 (蔚,繁茂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